一季度呈2018年以来最高景气水平
编辑/2021-04-28/ 分类:宇明文章/阅读:
《中经产业景气指数(2021年一季度)报告》今日发布。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8.3%,比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除受同比基数较低影响外,国内市场需求的持续恢复、国际市场需求的逐步复苏以及国内稳定供应体系有效弥补国际供应缺 ...
《中经产业景气指数(2021年一季度)报告》今日发布。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8.3%,比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除受同比基数较低影响外,国内市场需求的持续恢复、国际市场需求的逐步复苏以及国内稳定供应体系有效弥补国际供应缺口的替代效应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背景下,工业产销增长加快,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企业效益明显改善,企业投资和用工持续好转,工业景气持续提升。
市场活力增强,企业效益加速恢复
在国内市场需求恢复、国外订单回流、“就地过年”带来工作时间延长以及低基数效应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工业景气指数明显回升。一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为109.9,比去年四季度上升11.2点,两年平均为101.1,高于2018年以来各季度景气水平。构成中经工业景气指数的6个指标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工业生产、销售增长加快,企业效益加速恢复,企业投资和用工持续好转。
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监测的11个具体行业的景气指数均不同程度回升。从医药、IT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行业来看,我国保持疫情防控力度不减,并加大新冠疫苗研发投放力度,防疫物资需求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时加强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以及低基数等因素影响,医药行业景气快速上升。一季度医药行业景气指数为111.5,比去年四季度上升11.2点。直播带货、在线诊疗、远程办公等线上经济快速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推动IT设备制造业景气持续上升,一季度IT设备制造业景气指数上升6.6点,延续持续回升态势。
从汽车、服装等消费性行业来看,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恢复,居民收入持续恢复性增长,消费能力得到提升。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等一系列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汽车产销两旺,监测结果显示,一季度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为105.3,比去年四季度上升6.7点。服装行业景气快速恢复,一季度服装行业景气指数为102.8,比去年四季度上升8.5点。服装行业景气指数的快速提升,一方面与国内服装消费需求的释放有关,一季度我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4.2%,而去年全年为同比下降6.6%;另一方面与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市场复苏,以及服装行业国际产能尚未恢复导致订单回流等因素有关,一季度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同比增长37.5%,而去年全年为同比下降6.0%。
从能源、原材料等基础性行业来看,随着国内经济持续恢复性增长,以及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我国能源、原材料行业景气指数继续保持回升态势。监测结果显示,一季度能源行业中煤炭、石油、电力行业的景气指数分别为104.5、101.4和105.3,分别比去年四季度上升3.7点、2.3点和4.9点;材料行业中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景气指数分别为103.4、100.5、106.8和106.8,分别比去年四季度上升3.0点、1.3点、9.5点和8.2点。
从生产角度来看,随着国内经济的恢复、市场需求的回暖,工业生产持续回升。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环比增长2.0%。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生产强劲增长,对工业经济稳步回升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一季度,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9%和31.2%,均高于去年全年的6.6%和7.1%的增长水平,且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高15.4个和6.7个百分点。
消费潜力释放,出口实现强劲增长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市场需求持续恢复性增长,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呈持续向好态势。1月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9万亿元,同比增长45.5%,比去年全年平均增长水平高44.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为9.4%。
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两个行业的营业收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外,其余39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线上经济加速发展,带动电子通信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1月至2月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8%,两年平均增速为15.3%。随着“两新一重”投资增长加快,以及民生环保社会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政策措施的落地,装备制造业实现快速恢复性增长,1月至2月,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在60%以上。随着国内经济增长的加快,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行业,钢铁、有色金属、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原材料行业营业收入增速持续加快,特别是钢铁、有色金属行业两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6.2%和13.2%。虽然工业各行业均呈恢复性增长态势,但纺织服装服饰业等部分行业恢复速度相对较慢。
从国外需求来看,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带动我国相关工业品出口需求的增长。同时,国内稳定的供应体系也吸引大量国际订单回流,加之我国不断深化稳外贸政策,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工业品出口实现强劲增长。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2%。其中,出口4.6万亿元,增长38.7%。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出口2.8万亿元,增长43.4%,占外贸出口总值的60.3%。我国对主要经济体出口均出现好转,一季度我国对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分别出口7746.9亿元、7160.8亿元、6834.8亿元和251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7%、45.9%、27.7%和21.7%,均明显好于去年全年8.4%、7.2%、7.0%和0.1%的增长水平。
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在市场需求稳步回升,特别是国际流动性宽松、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下,我国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一季度各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0%、0.8%和1.6%,延续去年6月以来持续上涨态势。总体来看,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1%,自1月开始由同比下跌转为同比上涨。从构成来看,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均不同程度上涨。
分行业看,能源原材料价格较快上涨,是推动工业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今年年初,受全球经济复苏和石油需求乐观预期的影响,国际油价快速上涨,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持续上调,受之影响,国内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快速上涨。1月至3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8.2%、7.5%和9.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5.3%、4.9%和5.7%,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上涨3.6%、3.6%和8.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0%、2.1%和5.3%。随着国内生产需求的增加以及国际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国内钢铁、有色等行业产品价格呈上涨态势。1月至3月,国内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9%、5.9%和4.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上涨3.8%、2.3%和4.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上涨0.9%、1.5%和4.5%。
受市场需求好转、产品价格上涨、减税降费降成本举措落地,及同比基数较低等诸多因素影响,企业盈利快速恢复。1月至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9倍,而去年全年增长4.1%,两年平均增长31.2%。
分行业看,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其中,与“两新一重”投资密切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利润快速回升,汽车、IT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5.3倍、58.9倍;通用设备、电气机械以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2倍、4.3倍和6.3倍。能源原材料行业利润呈不同程度增长,煤炭、钢铁、有色同比分别增长2.0倍、2.7倍、2.6倍,石油加工业实现扭亏为盈。纺织服装、文娱用品制造等消费品行业利润恢复相对缓慢。
在工业品价格上升、成本费用降低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一季度,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为6.8%,比上年同期上升3.3个百分点。在中经产业景气指数重点监测的11个具体行业中,医药、煤炭、化工、石油等4个行业盈利能力相对较高,行业利润率分别为18.8%、16.6%、9.1%和8.7%,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水平。钢铁、IT设备制造、服装行业利润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6%、4.2%和4.4%。从利润率变动情况看,煤炭、化工、医药、汽车等行业利润率上升幅度相对较高,电力、服装、非金属矿物制品、钢铁等行业利润率上升幅度相对较低。
精准施策,内生动力逐步增强
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成果,我国着力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在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围绕“两新一重”建设、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社会民生补短板等方面,不断加大引导与投资支持力度。
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全社会投资呈加快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6万亿元,同比增长25.6%,比去年全年增速高22.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2.9%。特别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高技术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行业以及民生领域投资呈快速增长态势。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1.6%、28.6%,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9.7%,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31.7%。随着市场投资环境的改善,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增强,投资增长有所加快,一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6.0%,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高0.4个百分点。在全社会投资增长加快的带动下,工业投资进一步恢复。一季度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7.8%,高于去年全年0.1%的增长水平,其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分别增长20.8%、29.8%和20.0%。
随着投资消费的回暖,市场预期更趋乐观,企业订货逐步增加。全球经济复苏提速,以及我国稳定的供应体系对国际市场供应缺口的有效弥补助推了我国出口订单的增加。一季度各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50.2%、48.8%和51.2%,出口订单再次扩张。
工业景气稳中向好、稳中有进,但也要看到,全球疫情的蔓延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性。与此同时,国内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行业恢复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形成一定的压力,全球缺“芯”向汽车、家电等多个产业蔓延,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新的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着力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速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面对新的机遇挑战,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传统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推进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融合发展。经济转型升级需求为工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行业发展有望延续稳中向好态势。(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8.3%,比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除受同比基数较低影响外,国内市场需求的持续恢复、国际市场需求的逐步复苏以及国内稳定供应体系有效弥补国际供应缺口的替代效应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背景下,工业产销增长加快,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企业效益明显改善,企业投资和用工持续好转,工业景气持续提升。
市场活力增强,企业效益加速恢复
在国内市场需求恢复、国外订单回流、“就地过年”带来工作时间延长以及低基数效应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工业景气指数明显回升。一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为109.9,比去年四季度上升11.2点,两年平均为101.1,高于2018年以来各季度景气水平。构成中经工业景气指数的6个指标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工业生产、销售增长加快,企业效益加速恢复,企业投资和用工持续好转。
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监测的11个具体行业的景气指数均不同程度回升。从医药、IT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行业来看,我国保持疫情防控力度不减,并加大新冠疫苗研发投放力度,防疫物资需求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时加强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以及低基数等因素影响,医药行业景气快速上升。一季度医药行业景气指数为111.5,比去年四季度上升11.2点。直播带货、在线诊疗、远程办公等线上经济快速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推动IT设备制造业景气持续上升,一季度IT设备制造业景气指数上升6.6点,延续持续回升态势。
从汽车、服装等消费性行业来看,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恢复,居民收入持续恢复性增长,消费能力得到提升。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等一系列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汽车产销两旺,监测结果显示,一季度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为105.3,比去年四季度上升6.7点。服装行业景气快速恢复,一季度服装行业景气指数为102.8,比去年四季度上升8.5点。服装行业景气指数的快速提升,一方面与国内服装消费需求的释放有关,一季度我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4.2%,而去年全年为同比下降6.6%;另一方面与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市场复苏,以及服装行业国际产能尚未恢复导致订单回流等因素有关,一季度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同比增长37.5%,而去年全年为同比下降6.0%。
从能源、原材料等基础性行业来看,随着国内经济持续恢复性增长,以及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我国能源、原材料行业景气指数继续保持回升态势。监测结果显示,一季度能源行业中煤炭、石油、电力行业的景气指数分别为104.5、101.4和105.3,分别比去年四季度上升3.7点、2.3点和4.9点;材料行业中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景气指数分别为103.4、100.5、106.8和106.8,分别比去年四季度上升3.0点、1.3点、9.5点和8.2点。
从生产角度来看,随着国内经济的恢复、市场需求的回暖,工业生产持续回升。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环比增长2.0%。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生产强劲增长,对工业经济稳步回升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一季度,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9%和31.2%,均高于去年全年的6.6%和7.1%的增长水平,且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高15.4个和6.7个百分点。
消费潜力释放,出口实现强劲增长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市场需求持续恢复性增长,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呈持续向好态势。1月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9万亿元,同比增长45.5%,比去年全年平均增长水平高44.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为9.4%。
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两个行业的营业收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外,其余39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线上经济加速发展,带动电子通信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1月至2月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8%,两年平均增速为15.3%。随着“两新一重”投资增长加快,以及民生环保社会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政策措施的落地,装备制造业实现快速恢复性增长,1月至2月,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在60%以上。随着国内经济增长的加快,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行业,钢铁、有色金属、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原材料行业营业收入增速持续加快,特别是钢铁、有色金属行业两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6.2%和13.2%。虽然工业各行业均呈恢复性增长态势,但纺织服装服饰业等部分行业恢复速度相对较慢。
从国外需求来看,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带动我国相关工业品出口需求的增长。同时,国内稳定的供应体系也吸引大量国际订单回流,加之我国不断深化稳外贸政策,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工业品出口实现强劲增长。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2%。其中,出口4.6万亿元,增长38.7%。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出口2.8万亿元,增长43.4%,占外贸出口总值的60.3%。我国对主要经济体出口均出现好转,一季度我国对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分别出口7746.9亿元、7160.8亿元、6834.8亿元和251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7%、45.9%、27.7%和21.7%,均明显好于去年全年8.4%、7.2%、7.0%和0.1%的增长水平。
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在市场需求稳步回升,特别是国际流动性宽松、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下,我国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一季度各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0%、0.8%和1.6%,延续去年6月以来持续上涨态势。总体来看,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1%,自1月开始由同比下跌转为同比上涨。从构成来看,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均不同程度上涨。
分行业看,能源原材料价格较快上涨,是推动工业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今年年初,受全球经济复苏和石油需求乐观预期的影响,国际油价快速上涨,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持续上调,受之影响,国内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快速上涨。1月至3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8.2%、7.5%和9.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5.3%、4.9%和5.7%,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上涨3.6%、3.6%和8.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0%、2.1%和5.3%。随着国内生产需求的增加以及国际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国内钢铁、有色等行业产品价格呈上涨态势。1月至3月,国内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9%、5.9%和4.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上涨3.8%、2.3%和4.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上涨0.9%、1.5%和4.5%。
受市场需求好转、产品价格上涨、减税降费降成本举措落地,及同比基数较低等诸多因素影响,企业盈利快速恢复。1月至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9倍,而去年全年增长4.1%,两年平均增长31.2%。
分行业看,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其中,与“两新一重”投资密切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利润快速回升,汽车、IT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5.3倍、58.9倍;通用设备、电气机械以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2倍、4.3倍和6.3倍。能源原材料行业利润呈不同程度增长,煤炭、钢铁、有色同比分别增长2.0倍、2.7倍、2.6倍,石油加工业实现扭亏为盈。纺织服装、文娱用品制造等消费品行业利润恢复相对缓慢。
在工业品价格上升、成本费用降低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一季度,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为6.8%,比上年同期上升3.3个百分点。在中经产业景气指数重点监测的11个具体行业中,医药、煤炭、化工、石油等4个行业盈利能力相对较高,行业利润率分别为18.8%、16.6%、9.1%和8.7%,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水平。钢铁、IT设备制造、服装行业利润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6%、4.2%和4.4%。从利润率变动情况看,煤炭、化工、医药、汽车等行业利润率上升幅度相对较高,电力、服装、非金属矿物制品、钢铁等行业利润率上升幅度相对较低。
精准施策,内生动力逐步增强
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成果,我国着力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在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围绕“两新一重”建设、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社会民生补短板等方面,不断加大引导与投资支持力度。
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全社会投资呈加快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6万亿元,同比增长25.6%,比去年全年增速高22.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2.9%。特别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高技术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行业以及民生领域投资呈快速增长态势。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1.6%、28.6%,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9.7%,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31.7%。随着市场投资环境的改善,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增强,投资增长有所加快,一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6.0%,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高0.4个百分点。在全社会投资增长加快的带动下,工业投资进一步恢复。一季度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7.8%,高于去年全年0.1%的增长水平,其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分别增长20.8%、29.8%和20.0%。
随着投资消费的回暖,市场预期更趋乐观,企业订货逐步增加。全球经济复苏提速,以及我国稳定的供应体系对国际市场供应缺口的有效弥补助推了我国出口订单的增加。一季度各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50.2%、48.8%和51.2%,出口订单再次扩张。
工业景气稳中向好、稳中有进,但也要看到,全球疫情的蔓延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性。与此同时,国内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行业恢复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形成一定的压力,全球缺“芯”向汽车、家电等多个产业蔓延,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新的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着力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速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面对新的机遇挑战,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传统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推进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融合发展。经济转型升级需求为工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行业发展有望延续稳中向好态势。(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