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据释放经济持续复苏信号
编辑/2020-12-12/ 分类:宇明文章/阅读:
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1月金融统计数据来看,当前经济基本面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社会融资增速出现拐点;二是融资结构继续改善;三是经济复苏动力仍然强劲。 从总量来看,11月新增人民币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略高于10月;11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 ...
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1月金融统计数据来看,当前经济基本面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社会融资增速出现拐点;二是融资结构继续改善;三是经济复苏动力仍然强劲。
从总量来看,11月新增人民币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略高于10月;11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8%,比10月末低0.1个百分点,较6月的年内高点已回落0.4个百分点。1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同比增量为3月以来最低水平;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3.6%,比10月末低0.1个百分点,年内首次出现回落。社融增速回落,表明4月以来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紧已由货币端传导至信用端。
从结构来看,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居民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5049亿元,同比多增360亿元,增幅下滑至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表明房地产市场进一步降温;企业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5887亿元,同比多增1681亿元,增幅较10月小幅回落,表明实体经济复苏环境下企业贷款需求仍然强劲。
新增社融中,贷款和政府债券仍然是主要支撑因素,但表外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均同比少增。11月三项表外融资合计减少2044亿元,同比多减981亿元,在经济内生性动力逐渐增强之后,监管对于非标融资的监管仍在收紧。企业债券净融资862亿元,创2018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同比少增2468亿元,为2017年12月以来的最低值。11月信用债违约事件冲击之下,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下降,成为企业债融资大幅回落的主因。
从货币供应量来看,11月末M2同比增长10.7%,较10月末高0.2个百分点,财政支出速度加快和结构性存款压降临近尾声,共同推升了M2增速。M1同比增长10%,较10月末高0.9个百分点,创2018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存款活化程度继续提高,表明企业购买原材料、加大补库存以及扩大资本开支的意愿上升,预示着经济复苏动力仍然充沛。
这一点可以从其他数据得到佐证。据海关总署统计,11月出口同比增长14.9%,远超市场预期,达到年内最高水平。由于其他经济体仍然受困于疫情,生产尚未完全修复,只能加大从中国的进口力度,一定程度上回归了全球金融海啸之前“中国生产,世界消费”的状态。而出口发动机加速之后,一方面将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速反弹,另一方面也将通过扩大就业进而拉动消费和服务,整个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将进一步增强并至少延续至明年上半年。
尽管11月CPI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但主要受到食品尤其是猪肉价格的扰动。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长0.5%,保持稳健,PPI则在加速回归正增长区间,因此,物价并不存在持续通缩基础,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掣肘。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将会进一步回归正常化。在近期的一系列表态中,央行已经传达出政策将转向中性的信号。《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和“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强调,预示着明年的整体信用增长将会边际收敛。
因此,笔者预计11月社融增速见顶之后,后续将会继续回落。特别是在明年政府债券发行回归常态和高基数的联合作用下,明年上半年社融增速将会加速下滑,全年增速预计为10%左右,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吻合。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引导下,经济增速将逐渐向潜在产出增速回归。(王静文)
从总量来看,11月新增人民币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略高于10月;11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8%,比10月末低0.1个百分点,较6月的年内高点已回落0.4个百分点。1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同比增量为3月以来最低水平;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3.6%,比10月末低0.1个百分点,年内首次出现回落。社融增速回落,表明4月以来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紧已由货币端传导至信用端。
从结构来看,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居民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5049亿元,同比多增360亿元,增幅下滑至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表明房地产市场进一步降温;企业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5887亿元,同比多增1681亿元,增幅较10月小幅回落,表明实体经济复苏环境下企业贷款需求仍然强劲。
新增社融中,贷款和政府债券仍然是主要支撑因素,但表外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均同比少增。11月三项表外融资合计减少2044亿元,同比多减981亿元,在经济内生性动力逐渐增强之后,监管对于非标融资的监管仍在收紧。企业债券净融资862亿元,创2018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同比少增2468亿元,为2017年12月以来的最低值。11月信用债违约事件冲击之下,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下降,成为企业债融资大幅回落的主因。
从货币供应量来看,11月末M2同比增长10.7%,较10月末高0.2个百分点,财政支出速度加快和结构性存款压降临近尾声,共同推升了M2增速。M1同比增长10%,较10月末高0.9个百分点,创2018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存款活化程度继续提高,表明企业购买原材料、加大补库存以及扩大资本开支的意愿上升,预示着经济复苏动力仍然充沛。
这一点可以从其他数据得到佐证。据海关总署统计,11月出口同比增长14.9%,远超市场预期,达到年内最高水平。由于其他经济体仍然受困于疫情,生产尚未完全修复,只能加大从中国的进口力度,一定程度上回归了全球金融海啸之前“中国生产,世界消费”的状态。而出口发动机加速之后,一方面将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速反弹,另一方面也将通过扩大就业进而拉动消费和服务,整个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将进一步增强并至少延续至明年上半年。
尽管11月CPI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但主要受到食品尤其是猪肉价格的扰动。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长0.5%,保持稳健,PPI则在加速回归正增长区间,因此,物价并不存在持续通缩基础,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掣肘。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将会进一步回归正常化。在近期的一系列表态中,央行已经传达出政策将转向中性的信号。《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和“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强调,预示着明年的整体信用增长将会边际收敛。
因此,笔者预计11月社融增速见顶之后,后续将会继续回落。特别是在明年政府债券发行回归常态和高基数的联合作用下,明年上半年社融增速将会加速下滑,全年增速预计为10%左右,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吻合。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引导下,经济增速将逐渐向潜在产出增速回归。(王静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