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编辑/2020-11-24/ 分类:宇明文章/阅读: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加快系统性布局,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多服务、创造更好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生态,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引导区内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智造”转变,以专业服务化引领 ...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加快系统性布局,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多服务、创造更好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生态,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引导区内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智造”转变,以专业服务化引领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加快了区域工业结构转型升级。
全省首批“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培育基地、投资50亿元打造苏州中日创新谷智能制造产业园、东菱振动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产业园正式启用、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云资源池建设项目签约……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正聚集先导产业集群成链,着力打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互动关键节点,加快区域工业结构转型升级。
数字化工业化赋能——
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智造
今年9月,在苏州高新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投资推介会上,总投资50亿元的苏州中日创新谷智能制造产业园签约落户苏州高新区,将重点引进日本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化项目。
该产业园的落户,是苏州高新区依托区内雄厚制造业产业基础,加快实现数字化、工业化“双向赋能”,引导区内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智造”转变,以专业服务化引领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又一案例。
前不久,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期间,苏州高新区企业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50吨振动试验系统,为“天问一号”提供了可靠性试验配套服务。这家在高新区“土生土长”的企业,从最初靠卖振动试验台起步,逐渐发展到后来先后承担神舟系列、天宫系列、北斗卫星等多项国家重大项目测试试验服务。近日,东菱振动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产业园正式启用,将打造成为我国最全面、专业、高端的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快企业坚持装备制造与测试服务“双轮驱动”发展的战略步伐。
今年初,高新区内企业胜利精密全资子公司苏州富强科技向德国输出“智慧车间”,被当作“中国制造”勇攀产业价值链高端的典型案例。富强科技将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卖到了德国,同时还输出了软件系统和200多人的工程师队伍,为德国客户提供设备安装、调试等专业化服务。
“可以说,我们走了一条从硬到软的攀升之路,起到了行业和区域示范作用。”胜利精密公司常务副总裁章海龙说。
着力加强模式、业态创新,鼓励企业延伸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生产模式向定制化、柔性化、服务化转型升级……近年来,高新区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推动产业合作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服务等环节延伸。截至目前,全区累计获评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和示范企业各1个,省、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分别为8家和10家,省“两业”深度融合领军骨干企业试点6家、产业集群试点1家。
新基建示范引领——
制造业转型发展加速
“我们将加速移动云‘N+31+X’资源布局,实现云服务遍布全国31个省份,力争未来三年进入国内云服务商第一阵营,整体收入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2%。”苏州高新区企业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中心员工规模近2000人,其中研发、运营、支撑等生产性领域员工占比超过85%。在不久前召开的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大会上,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资源池建设项目签约。该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将为全国移动云建设运维提供“苏州方案”——规划建设超20万台服务器及配套网络、安全设备及软件,引入云计算方面运营和运维优秀人才,发挥云网一体、安全可控等优势,为客户搭建一站式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作为苏州唯一的5G建设服务提供商,公司将推出5G云产品及专业智慧解决方案,使‘5G+工业AR’‘5G+物流追踪’‘5G+生产自动化控制’等场景变成现实,为制造业赋能。”恒隆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国意告诉记者。
目前,恒隆通信公司已连续3年实现营收、税收、研发投入等指标50%以上复合增长率,成为5G及大数据建设领域高速成长的创新型企业,其5G通信技术应用等业务已覆盖国内近20个省份。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恒隆通信公司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武汉火神山医院的5G基站建设及信号覆盖并开通雷神山基站。
恒隆通信、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和载体平台,正成为高新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最强引擎。“十三五”以来,高新区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2019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75.8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0.8%。2019年,高新区九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实现12.3%的快速增长。
创新载体成新引擎——
营造“新苏州制造”创新生态
“北斗+5G&AIOT”应用测试服务产业社区、城市综合体、百度VR(苏州)赋能中心、血管介入器械研发制造中心……今年9月份以来,苏州高新区一口气签下22个总投资382亿元的重大项目,涉及医疗器械、5G通信、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生产制造领域及高端服务业领域,投资力度大、科技含量高、影响带动力强。
当前,苏州高新区正加快系统性布局,围绕全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创造更好的环境,进一步优化“新苏州制造”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
以“北斗+5G&AIOT”应用测试服务产业社区项目为例,该项目将用于“北斗+5G&AIOT”研发、测试与产业创新融合,最终形成一个新型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的产业社区,打造苏州“北斗+产业”高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
不久前,长三角“北斗+5G”智能网联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将依托于上海交通大学和北斗西虹桥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实力,将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导航技术等有效集成,丰富5G应用场景,助推智能网联产业加速发展。
类似这样的院所平台,正在苏州高新区快速集聚。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先后引进了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等近100家大院大所,累计集聚各类人才26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3.6万人,以打造高端、高质、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源头。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高新区正在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为核心,全力规划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太湖科学城”,打造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建设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的重要载体,以切实当好长三角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共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加快迈入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立足全区重点打造的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先导产业,苏州高新区还先后签约发起总规模100亿元的生物医药专项母基金和10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并相继建成中国苏州创业园、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苏州生命健康小镇、医疗器械加速器等,高标准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苏州中日创新谷等产业发展载体。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高新区当前产业基础,以创新发展、集聚发展、错位发展、融合发展为导向,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做强做优产业链条、公共服务平台、金融创新产品、集聚示范区等,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全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能级和辐射效应,打造苏州城西产业发展新高地。”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方文浜表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薛海燕 通讯员 张 彪)
全省首批“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培育基地、投资50亿元打造苏州中日创新谷智能制造产业园、东菱振动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产业园正式启用、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云资源池建设项目签约……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正聚集先导产业集群成链,着力打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互动关键节点,加快区域工业结构转型升级。
数字化工业化赋能——
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智造
今年9月,在苏州高新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投资推介会上,总投资50亿元的苏州中日创新谷智能制造产业园签约落户苏州高新区,将重点引进日本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化项目。
该产业园的落户,是苏州高新区依托区内雄厚制造业产业基础,加快实现数字化、工业化“双向赋能”,引导区内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智造”转变,以专业服务化引领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又一案例。
前不久,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期间,苏州高新区企业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50吨振动试验系统,为“天问一号”提供了可靠性试验配套服务。这家在高新区“土生土长”的企业,从最初靠卖振动试验台起步,逐渐发展到后来先后承担神舟系列、天宫系列、北斗卫星等多项国家重大项目测试试验服务。近日,东菱振动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产业园正式启用,将打造成为我国最全面、专业、高端的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快企业坚持装备制造与测试服务“双轮驱动”发展的战略步伐。
今年初,高新区内企业胜利精密全资子公司苏州富强科技向德国输出“智慧车间”,被当作“中国制造”勇攀产业价值链高端的典型案例。富强科技将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卖到了德国,同时还输出了软件系统和200多人的工程师队伍,为德国客户提供设备安装、调试等专业化服务。
“可以说,我们走了一条从硬到软的攀升之路,起到了行业和区域示范作用。”胜利精密公司常务副总裁章海龙说。
着力加强模式、业态创新,鼓励企业延伸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生产模式向定制化、柔性化、服务化转型升级……近年来,高新区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推动产业合作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服务等环节延伸。截至目前,全区累计获评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和示范企业各1个,省、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分别为8家和10家,省“两业”深度融合领军骨干企业试点6家、产业集群试点1家。
新基建示范引领——
制造业转型发展加速
“我们将加速移动云‘N+31+X’资源布局,实现云服务遍布全国31个省份,力争未来三年进入国内云服务商第一阵营,整体收入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2%。”苏州高新区企业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中心员工规模近2000人,其中研发、运营、支撑等生产性领域员工占比超过85%。在不久前召开的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大会上,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资源池建设项目签约。该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将为全国移动云建设运维提供“苏州方案”——规划建设超20万台服务器及配套网络、安全设备及软件,引入云计算方面运营和运维优秀人才,发挥云网一体、安全可控等优势,为客户搭建一站式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作为苏州唯一的5G建设服务提供商,公司将推出5G云产品及专业智慧解决方案,使‘5G+工业AR’‘5G+物流追踪’‘5G+生产自动化控制’等场景变成现实,为制造业赋能。”恒隆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国意告诉记者。
目前,恒隆通信公司已连续3年实现营收、税收、研发投入等指标50%以上复合增长率,成为5G及大数据建设领域高速成长的创新型企业,其5G通信技术应用等业务已覆盖国内近20个省份。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恒隆通信公司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武汉火神山医院的5G基站建设及信号覆盖并开通雷神山基站。
恒隆通信、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和载体平台,正成为高新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最强引擎。“十三五”以来,高新区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2019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75.8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0.8%。2019年,高新区九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实现12.3%的快速增长。
创新载体成新引擎——
营造“新苏州制造”创新生态
“北斗+5G&AIOT”应用测试服务产业社区、城市综合体、百度VR(苏州)赋能中心、血管介入器械研发制造中心……今年9月份以来,苏州高新区一口气签下22个总投资382亿元的重大项目,涉及医疗器械、5G通信、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生产制造领域及高端服务业领域,投资力度大、科技含量高、影响带动力强。
当前,苏州高新区正加快系统性布局,围绕全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创造更好的环境,进一步优化“新苏州制造”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
以“北斗+5G&AIOT”应用测试服务产业社区项目为例,该项目将用于“北斗+5G&AIOT”研发、测试与产业创新融合,最终形成一个新型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的产业社区,打造苏州“北斗+产业”高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
不久前,长三角“北斗+5G”智能网联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将依托于上海交通大学和北斗西虹桥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实力,将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导航技术等有效集成,丰富5G应用场景,助推智能网联产业加速发展。
类似这样的院所平台,正在苏州高新区快速集聚。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先后引进了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等近100家大院大所,累计集聚各类人才26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3.6万人,以打造高端、高质、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源头。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高新区正在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为核心,全力规划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太湖科学城”,打造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建设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的重要载体,以切实当好长三角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共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加快迈入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立足全区重点打造的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先导产业,苏州高新区还先后签约发起总规模100亿元的生物医药专项母基金和10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并相继建成中国苏州创业园、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苏州生命健康小镇、医疗器械加速器等,高标准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苏州中日创新谷等产业发展载体。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高新区当前产业基础,以创新发展、集聚发展、错位发展、融合发展为导向,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做强做优产业链条、公共服务平台、金融创新产品、集聚示范区等,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全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能级和辐射效应,打造苏州城西产业发展新高地。”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方文浜表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薛海燕 通讯员 张 彪)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下一篇: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惠企新招释放红利 上一篇:经济复苏有望带动广告业加速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