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质量就业加力补短板 “十四五”再增民生福祉
编辑/2020-11-12/ 分类:宇明文章/阅读:
更高质量就业 更高水平收入 更完善社保体系 加力补短板 “十四五”再增民生福祉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 ...
更高质量就业 更高水平收入 更完善社保体系
加力补短板 “十四五”再增民生福祉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释放了更多高含金量的民生红利。
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了一揽子具体任务和举措,包括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
专家表示,未来五年我国将加力补齐民生短板,在收入分配改革、教育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民生领域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更高水平收入、更完善社保体系,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三五”民生福祉稳步提高
甘肃渭源县是有名的贫困县,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群众原来居住分散,孩子上学远,看病不方便,喝水也困难。这两年已经把668户3006人搬迁到上湾镇南谷新村,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投资办厂,建设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劳务输转等形式,多渠道安排贫困群众实现务工就业。建成了500亩的鲜切玫瑰种植基地和25座日光温室。
“在每个搬迁户的房子屋顶上安装了光伏电板,去年这里搬迁过来的群众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远远超过了现行的脱贫标准。”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在11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
这只是一个缩影。回眸“十三五”,我国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各项民生指标不断改善,一系列积极变化切实可感。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4.5%下降至2019年的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就业“基本盘”稳稳托住——2016年至2019年,中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378万人,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1300万人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33元,比2015年增长39.9%,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2%,比2015年下降2.4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升——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比2015年提高0.96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药品中选价格平均降幅52%以上。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来,我国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等问题,持续加大投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当前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未来要加力补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十四五”将释放更多惠民红利
“‘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最大亮点在于,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来,并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具体部署。”陈秋霖表示。在他看来,加强民生建设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主要抓手。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规划建议明确了一系列具体任务措施。
在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方面,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此外,在就业方面,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在教育方面,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在养老方面,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在社保方面,将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十四五’规划建议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表示。
民生领域改革将持续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认为,在推进“十四五”民生福祉再上新水平的过程中,收入分配改革、教育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多项改革举措也有望取得新突破。
陈秋霖表示,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规划建议强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就需要提升民生建设效率。“十四五”期间,民生领域除了加力补短板外,还要在制度建设和深化改革上下功夫。“比如,在医疗领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就是围绕提高民生建设效率展开的。”
此外,围绕社保改革,规划建议提出,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保制度改革与建设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对记者表示,“十四五”时期是养老保险制度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改革攻关时期。应努力通过完善居民和个体从业人员参保政策、落实全国统筹、推进制度参数式调整改革和健全管理服务体系等具体改革措施,努力实现构建覆盖全民、多元主体共担、保障水平适度、效率改进和发展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改革目标。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民生保障制度来巩固这一成果。”郑功成表示,未来要重点优化收入分配制度、优化教育制度、优化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医疗卫生制度,通过继续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在发展民生中赢得民心、在凝聚民心中求得更大发展。(班娟娟 王文博)
加力补短板 “十四五”再增民生福祉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释放了更多高含金量的民生红利。
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了一揽子具体任务和举措,包括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
专家表示,未来五年我国将加力补齐民生短板,在收入分配改革、教育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民生领域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更高水平收入、更完善社保体系,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三五”民生福祉稳步提高
甘肃渭源县是有名的贫困县,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群众原来居住分散,孩子上学远,看病不方便,喝水也困难。这两年已经把668户3006人搬迁到上湾镇南谷新村,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投资办厂,建设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劳务输转等形式,多渠道安排贫困群众实现务工就业。建成了500亩的鲜切玫瑰种植基地和25座日光温室。
“在每个搬迁户的房子屋顶上安装了光伏电板,去年这里搬迁过来的群众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远远超过了现行的脱贫标准。”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在11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
这只是一个缩影。回眸“十三五”,我国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各项民生指标不断改善,一系列积极变化切实可感。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4.5%下降至2019年的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就业“基本盘”稳稳托住——2016年至2019年,中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378万人,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1300万人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33元,比2015年增长39.9%,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2%,比2015年下降2.4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升——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比2015年提高0.96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药品中选价格平均降幅52%以上。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来,我国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等问题,持续加大投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当前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未来要加力补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十四五”将释放更多惠民红利
“‘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最大亮点在于,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来,并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具体部署。”陈秋霖表示。在他看来,加强民生建设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主要抓手。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规划建议明确了一系列具体任务措施。
在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方面,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此外,在就业方面,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在教育方面,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在养老方面,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在社保方面,将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十四五’规划建议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表示。
民生领域改革将持续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认为,在推进“十四五”民生福祉再上新水平的过程中,收入分配改革、教育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多项改革举措也有望取得新突破。
陈秋霖表示,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规划建议强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就需要提升民生建设效率。“十四五”期间,民生领域除了加力补短板外,还要在制度建设和深化改革上下功夫。“比如,在医疗领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就是围绕提高民生建设效率展开的。”
此外,围绕社保改革,规划建议提出,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保制度改革与建设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对记者表示,“十四五”时期是养老保险制度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改革攻关时期。应努力通过完善居民和个体从业人员参保政策、落实全国统筹、推进制度参数式调整改革和健全管理服务体系等具体改革措施,努力实现构建覆盖全民、多元主体共担、保障水平适度、效率改进和发展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改革目标。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民生保障制度来巩固这一成果。”郑功成表示,未来要重点优化收入分配制度、优化教育制度、优化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医疗卫生制度,通过继续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在发展民生中赢得民心、在凝聚民心中求得更大发展。(班娟娟 王文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