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现U形复苏?跨省游会迎来“暖冬”吗
编辑/2020-11-03/ 分类:宇明文章/阅读:
旅游企业前三季度业绩成绩单陆续出炉,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截至11月1日,已有17家上市景区、主题公园相关企业发布了三季报,其中有多家企业都实现了前三季度净利润正增长,还有部分企业虽然仍处亏损状态,但亏损面有所收窄,或在游客接待量、营收方面明显回 ...
旅游企业前三季度业绩成绩单陆续出炉,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截至11月1日,已有17家上市景区、主题公园相关企业发布了三季报,其中有多家企业都实现了前三季度净利润正增长,还有部分企业虽然仍处亏损状态,但亏损面有所收窄,或在游客接待量、营收方面明显回暖。在业内人士看来,三季度跨省游全面重启确实令一些景区赶上了暑期旅游旺季的末班车,U形复苏迹象已开始初步显现,四季度预计在“十一”长假旅游市场反弹以及秋冬“淡季不淡”的影响下,净利润“回正”上市旅企会进一步增加。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当前国内游市场角逐日益激烈,在这一轮客源争夺战中,如果景区方面对淡季不主动出击、积极推出创新产品,或难以在年内结束持续亏损的局面。
进入“回血期”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1月1日,我国已有17家上市景区、主题公园发布了今年三季度财报,其中,西安旅游、九华旅游、宋城演艺、天目湖、华侨城A和丽江股份6家企业实现了前三季度净利润的正增长,除华侨城A外,其他企业净利润额基本都在千万元级别,其中西安旅游和宋城演艺分别达到了8816.5万元和1.3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上述6家外,其他11家企业虽然出现了108万-1.28亿元的净利润亏损,但部分企业主营业务版块的业绩在三季度已有明显回暖迹象。以中青旅为例,其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6.47亿元,净利润亏损1.28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51.31%和123.47%,但三季度该公司业绩降幅已经出现收窄趋势,实现营收20.92亿元,净利润2900.12万元,其中,乌镇、古北水镇两大景区呈逐步复苏态势。
与此类似,西藏旅游前三季度虽亏损108万元左右,但三季度营收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净利润还出现了同比70%以上的增长。此外,曲江文旅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也从上半年的1.11亿元收窄至3000余万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季度很可能会成为今年旅游市场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表示,截至9月底,上市旅游企业业绩基本都恢复到了去年同期水平的五成左右,可以看出,三季度初跨省游全面放开,以及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都让地方景区、主题公园迎来一年中亲子、家庭出游最集中的阶段。但同时也要看到,虽然暑期人们已经开始对旅游恢复信心,但整体旅游消费还是比较谨慎的,疫情对于出行造成的心理影响也仍没有完全消除。
业绩的表与里
细数前三季度旅企的“成绩单”不难发现,大部分景区业绩的回暖其实都“有迹可循”。“5、6月开始,国内旅游热度已逐步恢复,景区的游客最大接待量也在陆续上调。随后,跨省游的重启更加速了旅游市场的复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分析表示。
“整体来看,上市景区业绩三季度加速复苏,首先是得益于‘天时’的作用。”吴丽云坦言,三季度本来就是每年的传统旅游高峰期。气候的优势叠加了以家庭为主体的自由行等出行模式热度持续攀升,旅游市场就具备了“回血”的基础。同时,跨省游的恢复还激活了长期“宅”在家中市民的出行意愿,压抑了两个季度的旅游消费需求被快速释放。“经历了疫情,消费者开始更愿意前往游客数量少、人口密度低的目的地旅游,因此,一些相对偏远的景区就出现了客流量的快速增长,带动相关上市企业业绩触底反弹,比如:三季度‘回血’趋势显著的西藏旅游等。”吴丽云表示。
与此同时,为尽快恢复业绩,三季度不少景区也挖空心思,推出了特色产品揽客,不少地方还集中为当地景区、主题公园降票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下旬,全国至少有500个景区确定实施门票免票或大幅降价等价格优惠措施,还有部分景区启动了各种跨界联动带流量的活动。此外,包括上海迪士尼在内,还有不少国内景区、主题公园在三季度高调启动了夜经济、音乐节等相关主题活动项目,掀起了新一轮景区营销战。
不过,从三季报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各景区的恢复效率及进度仍存一定差异。“一些前三季度仍处亏损区间的企业三季度已出现加速恢复的趋势,但也要注意到,一些前三季度交出正向净利润成绩单的企业,业绩的主要贡献来源除了主营业务收入外,还有政府补贴或者出售资产等方面。”周鸣岐表示,举例来说,前三季度西安旅游营收虽同比下降72.07%,但净利润却高达8816.5万元,而这就是由于其出售酒店资产的收入并未计入营收所致。
对此,吴丽云提出,自然观光类景区的营收与其自身产品类型、营销宣传力度、活动促销等因素相关,即使两家景区位于同一客源地,但由于景区知名度、产品类型及吸引力的不同,客流恢复情况也会不同,短期的业绩“回正”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卖资产、政府补贴等方式实现,但想要持续形成业绩拉动力,还需从根本上对景区经营模式进行转型和挑战。
“暖冬”还是淡季
2020年还剩最后两个月,旅游业能否在年内实现U形复苏,难下定论。
在周鸣岐看来,四季度受到“十一”长假,加上一些地方秋冬旅游营销的影响,国内旅游市场很可能会迎来一个“暖冬”。“但同时企业也要意识到,自然景区尤其是北方的景区在秋冬季经营时会受到气温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正常营业,即使一些景区、酒店开始预售,但这只能对其现金流形成环节,却不能计入当期损益,对提振全年业绩的作用可能并不明显。
吴丽云进一步分析称:“‘十一’的市场反弹,确实给各上市景区四季度乃至全年的业绩减轻了一些压力。但总体来看,四季度市场预计很难达到三季度的热度。”她也指出,对大部分景区来说,受气候条件的影响,都将在四季度进入淡季。虽然海南等南方城市会再出现一轮避寒游热潮,东北等地区的冰雪经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火当地的旅游消费,但在整个四季度的大盘子里,这类比较特殊的需求占比还是相对较小。此外,也有专家提出,即便冰雪季来临,但冰雪旅游消费的“大头”,即滑雪场等,受造雪条件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开业时间也不会很早,对四季度业绩形成的贡献也会比较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专家均表示,无论即将到来的是“暖冬”还是淡季,旅游企业都必须转型,若始终停留在过去,不仅四季度仍无法恢复业绩,还很可能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周鸣岐坦言,在当前出境游尚未全面放开之时,人们对于国内旅游产品的供给是有着迭代升级的需求的,出境游回流形成的巨大消费潜力,需要相匹配的供给去承接,而当前,国内旅游业急剧变化,优质的供给可能还未能跟上市场,而这也是下阶段国内景区、主题公园、旅行社、酒店等相关行业都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不过,即便要面对旅游淡季,企业也仍有生存空间。市场需求不会减少,只要有好的产品,也有可能加速‘追回’业绩。”吴丽云表示,在当前景区门票降价的大背景下,纯观光旅游的吸引力已逐渐降低,景区要实现“弯道超车”,还要在“新”上下功夫。
进入“回血期”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1月1日,我国已有17家上市景区、主题公园发布了今年三季度财报,其中,西安旅游、九华旅游、宋城演艺、天目湖、华侨城A和丽江股份6家企业实现了前三季度净利润的正增长,除华侨城A外,其他企业净利润额基本都在千万元级别,其中西安旅游和宋城演艺分别达到了8816.5万元和1.3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上述6家外,其他11家企业虽然出现了108万-1.28亿元的净利润亏损,但部分企业主营业务版块的业绩在三季度已有明显回暖迹象。以中青旅为例,其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6.47亿元,净利润亏损1.28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51.31%和123.47%,但三季度该公司业绩降幅已经出现收窄趋势,实现营收20.92亿元,净利润2900.12万元,其中,乌镇、古北水镇两大景区呈逐步复苏态势。
与此类似,西藏旅游前三季度虽亏损108万元左右,但三季度营收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净利润还出现了同比70%以上的增长。此外,曲江文旅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也从上半年的1.11亿元收窄至3000余万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季度很可能会成为今年旅游市场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表示,截至9月底,上市旅游企业业绩基本都恢复到了去年同期水平的五成左右,可以看出,三季度初跨省游全面放开,以及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都让地方景区、主题公园迎来一年中亲子、家庭出游最集中的阶段。但同时也要看到,虽然暑期人们已经开始对旅游恢复信心,但整体旅游消费还是比较谨慎的,疫情对于出行造成的心理影响也仍没有完全消除。
业绩的表与里
细数前三季度旅企的“成绩单”不难发现,大部分景区业绩的回暖其实都“有迹可循”。“5、6月开始,国内旅游热度已逐步恢复,景区的游客最大接待量也在陆续上调。随后,跨省游的重启更加速了旅游市场的复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分析表示。
“整体来看,上市景区业绩三季度加速复苏,首先是得益于‘天时’的作用。”吴丽云坦言,三季度本来就是每年的传统旅游高峰期。气候的优势叠加了以家庭为主体的自由行等出行模式热度持续攀升,旅游市场就具备了“回血”的基础。同时,跨省游的恢复还激活了长期“宅”在家中市民的出行意愿,压抑了两个季度的旅游消费需求被快速释放。“经历了疫情,消费者开始更愿意前往游客数量少、人口密度低的目的地旅游,因此,一些相对偏远的景区就出现了客流量的快速增长,带动相关上市企业业绩触底反弹,比如:三季度‘回血’趋势显著的西藏旅游等。”吴丽云表示。
与此同时,为尽快恢复业绩,三季度不少景区也挖空心思,推出了特色产品揽客,不少地方还集中为当地景区、主题公园降票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下旬,全国至少有500个景区确定实施门票免票或大幅降价等价格优惠措施,还有部分景区启动了各种跨界联动带流量的活动。此外,包括上海迪士尼在内,还有不少国内景区、主题公园在三季度高调启动了夜经济、音乐节等相关主题活动项目,掀起了新一轮景区营销战。
不过,从三季报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各景区的恢复效率及进度仍存一定差异。“一些前三季度仍处亏损区间的企业三季度已出现加速恢复的趋势,但也要注意到,一些前三季度交出正向净利润成绩单的企业,业绩的主要贡献来源除了主营业务收入外,还有政府补贴或者出售资产等方面。”周鸣岐表示,举例来说,前三季度西安旅游营收虽同比下降72.07%,但净利润却高达8816.5万元,而这就是由于其出售酒店资产的收入并未计入营收所致。
对此,吴丽云提出,自然观光类景区的营收与其自身产品类型、营销宣传力度、活动促销等因素相关,即使两家景区位于同一客源地,但由于景区知名度、产品类型及吸引力的不同,客流恢复情况也会不同,短期的业绩“回正”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卖资产、政府补贴等方式实现,但想要持续形成业绩拉动力,还需从根本上对景区经营模式进行转型和挑战。
“暖冬”还是淡季
2020年还剩最后两个月,旅游业能否在年内实现U形复苏,难下定论。
在周鸣岐看来,四季度受到“十一”长假,加上一些地方秋冬旅游营销的影响,国内旅游市场很可能会迎来一个“暖冬”。“但同时企业也要意识到,自然景区尤其是北方的景区在秋冬季经营时会受到气温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正常营业,即使一些景区、酒店开始预售,但这只能对其现金流形成环节,却不能计入当期损益,对提振全年业绩的作用可能并不明显。
吴丽云进一步分析称:“‘十一’的市场反弹,确实给各上市景区四季度乃至全年的业绩减轻了一些压力。但总体来看,四季度市场预计很难达到三季度的热度。”她也指出,对大部分景区来说,受气候条件的影响,都将在四季度进入淡季。虽然海南等南方城市会再出现一轮避寒游热潮,东北等地区的冰雪经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火当地的旅游消费,但在整个四季度的大盘子里,这类比较特殊的需求占比还是相对较小。此外,也有专家提出,即便冰雪季来临,但冰雪旅游消费的“大头”,即滑雪场等,受造雪条件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开业时间也不会很早,对四季度业绩形成的贡献也会比较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专家均表示,无论即将到来的是“暖冬”还是淡季,旅游企业都必须转型,若始终停留在过去,不仅四季度仍无法恢复业绩,还很可能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周鸣岐坦言,在当前出境游尚未全面放开之时,人们对于国内旅游产品的供给是有着迭代升级的需求的,出境游回流形成的巨大消费潜力,需要相匹配的供给去承接,而当前,国内旅游业急剧变化,优质的供给可能还未能跟上市场,而这也是下阶段国内景区、主题公园、旅行社、酒店等相关行业都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不过,即便要面对旅游淡季,企业也仍有生存空间。市场需求不会减少,只要有好的产品,也有可能加速‘追回’业绩。”吴丽云表示,在当前景区门票降价的大背景下,纯观光旅游的吸引力已逐渐降低,景区要实现“弯道超车”,还要在“新”上下功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下一篇:前三季度26省市GDP摆脱负增长 上一篇: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超两万亿元